直白一点地说,
腰椎间盘可以比喻成车的轮胎,
有支撑和减震的功能,
里面有内芯(髓核),
内芯外包裹着外皮(纤维环)。
而患上“腰椎间盘突出”的过程,
就相当于轮胎漏气磨损的过程,
主要分为4阶段
第一阶段
车胎(纤维环)没气,弹性下降,如果不及时充气,一直瘪着,就会导致腰部时常酸胀软弱无力,坐立的时候总喜欢扶东西(髓核缺少水分且得不到充分吸水回弹,支撑能力下降)。
最常见的还有腰痛,如果没有及时治疗,可能会向下肢放射。有些患者可能没有腰部异常,反而在臀部、大腿、小腿处有疼痛、麻木感。
第二阶段
车胎长时间没气,但还要支撑日常活动就会慢慢磨损,慢慢地椎间盘的纤维环开始破裂(纤维环外皮开始有内部裂缝),会反复腰痛和腰扭伤。部分患者可能疼痛较轻,可在咳嗦、喷嚏时加重。
第三阶段
车胎磨损时间久了,车胎内芯(髓核)挤压外皮(纤维环)裂缝、鼓起一个包——便是“椎间盘突出”。这个包鼓到前、左、右都不怕,但后边是一堆神经,只要挤压到后边就会腰腿疼痛。
年龄较大的患者(中老年),可能伴有椎管狭窄,这时候会出现间接性跛行。
第四阶段
鼓包了还不理?那就只能爆胎了,bong~,髓核沿着裂缝蹦出来,椎间盘(轮胎)里面的压力释放了,腰就不怎么痛了。
But--腿会疼,脊髓受到压迫的患者,主要以下肢症状为主,甚至可能出现瘫痪的情况。
腰间盘突出是一种影像学概念
这五个字并不代表疾病,它是一种退行性改变,是随着不健康的姿势对椎间盘的挤压,导致纤维环破损,髓核从中突出,部分患者可能没有任何症状。
腰椎间盘突出后,出现的一系列症状,是因为周围神经根受压所致!
很多人以为“腰椎间盘突出”是“老人病”其实不然。虽然年纪大了之后腰椎退行性病变会有一定关系。但是现在研究调查表明“腰椎间盘突出”好发于20-45多岁的青壮年,重体力劳动者、职业司机、上班族等都容易中招。
他们的共同点是:久>>>久坐、久站、久蹲。
引起腰椎间盘突出症往往由于长时间异常姿势造成,如:
当腰部处于异常姿势时,比如蜷缩睡觉、跷二郎腿、葛优躺等,腰部承受异常应力容易发生腰椎间盘突出症。不恰当的活动方式,比如猛烈的旋转腰部、反复弯腰、不健康的睡姿、猛力扭腰等,也可能引起腰椎间盘突出症。女性怀孕时腹部的隆起、体重的增加会加重腰部的负担,容易引起腰椎间盘突出症。
研究发现,年龄小于20岁的患者,其中有三分之一患者的父母也有相同的疾病,说明腰椎间盘突出症与遗传有关。
先天有腰椎发育异常的人,发生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概率也很大。
这些不端正姿势就像“拧衣服的手”,长期不断挤压和扭拧“椎间盘”,导致椎间盘突出。
所以一定要“站有站相,坐有坐相”,才能拥有健康脊柱。
如果确诊为“腰椎间盘突出”,日常要避免弯腰、负重和扭这些动作。葛优躺、弯腰驼背肯定是大忌,此外,无论你的腰椎键盘“突出”到哪一期,
只要影响生活或工作,
你就得考虑进行治疗!
第一阶段避免伤害腰的姿势,避免过度弯腰、扭腰、拉筋、深蹲、俯卧撑、仰卧起坐等。还可根据医生建议适当接受中药调养。
第二阶段在第一阶段注意事项基础上,早期要卧床休息,这是非手段治疗中最重要的治疗方式。也可尝试牵引、推拿、针灸理疗等保守治疗。
如果到了第三阶段、第四阶段,这时候腰椎间盘实在太“突出”,除了日常坚持一、二阶段的注意事项,一旦疼痛难忍,建议借助医生的“外力发功”,就是手术啦。
并不是所有的腰部疼痛都是腰间盘突出引起的,大家要擦亮眼睛仔细对比。